問:西藏那曲地區(qū)有些什么特色?
答:那曲地區(qū)民族風情
藏北人熱情開朗,豪放大方,樂于助人,特別能歌善舞,歌聲悠揚,舞姿優(yōu)美,節(jié)奏明快,尤以踢踏舞、鍋莊舞最富民族特色。
那曲地區(qū)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節(jié)日,主要節(jié)日有藏歷年和賽馬節(jié)。
藏歷年:
藏歷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節(jié)日,藏歷正月初一很早就起來,換上新做的服裝,擺上“切瑪”(用一個雕刻十分精細的木盒,里面裝滿糌粑,象征豐衣足食)、“退”(用酥油、奶渣、紅糖、面粉等做成的糕點)、果品等節(jié)日食品,互致新年的問候,沉浸在一片節(jié)日的氣氛中。牧民還要在羊圈周圍擺上冰塊,預祝新年風調雨順,牛羊肥壯,六畜興旺,吉祥如意。
賽馬節(jié):
每年八月的恰青(夏季)賽馬藝術節(jié),熱鬧非凡,區(qū)內外的游人商販云集藏北,專程來參加賽馬節(jié)的外賓也越來越多。草原牧民白天觀看勇士們賽馬、馬上射擊、馬上拾哈達等各種馬術表演,以及豐富多采的文藝演出,晚上則聚在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跳舞,使整個草原成為五光十色、歡聲笑語的不夜之地。
那曲的宗教信仰
大多數藏北人篤信宗教,人們既對大自然頂禮膜拜,相信萬物有靈,也追求來世的幸福,虔誠供奉佛法僧三寶。在藏北最古老的宗教信仰是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,牧人們至今還將藏北的許多高山和湖泊視為神山圣湖,每年朝山轉湖,加上美麗的神話傳說,大自然的造化之物,變成了有著肉身凡胎一樣的喜怒哀樂。在草原各部落,還有一種能通靈的"拉巴"神人,他們能讓神靈鬼怪附體,代表神向凡人發(fā)號施令,也能幫助人治療各種怪病。
藏北歷史上屬于象雄古國的一部分,在雄厚的自然崇拜基礎上,傳統(tǒng)的本教也盛極一時,流傳至今。隨著佛教的不斷興盛,其勢力也逐漸向藏北滲透,藏傳佛教的各教派都向藏北地區(qū)擴張勢力,各自傳播教義,發(fā)展信徒,建立寺廟。據1960年統(tǒng)計,那曲地區(qū)(當時稱黑河)不包括后來劃入的嘉黎縣、比如縣的白嘎區(qū)和索縣的江達區(qū)一帶的寺廟,全地區(qū)共有寺院109座。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動亂中,那曲100多座寺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,許多珍貴文物和經典毀于一旦。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實,絕大部分寺廟得以恢復,宗教文化又趨繁榮。目前,那曲地區(qū)共有本教寺廟23座,噶舉派寺廟25座,寧瑪派寺廟18座,格魯派寺廟48座,各種拉康、日追、倉康120多座,完全滿足廣大信徒的宗教信仰需要。這些寺廟在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,發(fā)揚愛國愛教精神,潛修教義,認真講聽修行,弘揚佛法。廣大信徒雖然供奉不同的守護神,但對各教派都持以相同的虔誠和尊崇,依照教義,弘揚十善,拋棄十惡,行善積德,念經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