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為什么藏傳佛教認(rèn)為岡底斯山是圣山?
答:岡底斯山又名“凱拉斯”,意為“雪山”。自古以來是中亞和東南亞各地人們仰慕、朝圣和旅游的圣地。印度有一寺廟叫“濕婆神廟”,印度語稱“凱拉散塔”,其建筑結(jié)構(gòu)也酷似此山?!锻罆愤€認(rèn)為,印度教的財神閻婆羅所統(tǒng)治的國度就在此山,山周圍的幾座山峰就是財神的寶庫。耆那教也視岡底斯山為一座有靈性的圣山,是該教創(chuàng)始人勒夏巴哈獲得解脫的地方。
佛教對此山有多種描述,按照密宗講,它象征密宗中本尊勝樂和佛母金剛亥母;還有的佛教徒則認(rèn)為佛陀便居住在此山,它周圍有五百羅漢侍守。苯教認(rèn)為此山是萬山之王,是諸天神的住處,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,還有個苯教神祗住在此山??梢?,岡底斯山在西藏宗教中的崇高地位。主峰岡仁波齊是佛教著名圣地。
岡底斯山文化學(xué)家認(rèn)為藏族文明的曙光——誕生在象雄中部的微莫隆仁地方。古代文獻(xiàn)中說象雄西起大食,東至安多,而微莫隆仁大約在今岡底斯山下、瑪旁雍措湖邊的古格地方。因此,岡底斯山和瑪旁雍措周圍是藏族文明的先驅(qū)苯教的發(fā)源地。事實上,微莫隆仁早已因是苯教創(chuàng)始人先饒米沃且的降生地而聞名。
苯教發(fā)源于岡底斯地區(qū),對它崇拜由來已久。巍峨的岡底斯山及其周圍的湖泊、河流等大自然造就了崇尚自然界的苯教,而古代藏人又被這天地間的龐然大物所震懾,因此對它產(chǎn)生敬畏繼而是崇拜心理,并尊它為象雄王國的神魂山。
苯教還認(rèn)為天像一蓋傘,地像一蓮花,岡底斯山就是傘把和蓮花的根莖;它處于世界的中心,是諸天神的住處,是連接天上人間的天梯;祖師先饒米沃且之化身就是沿著天梯下凡的,還有360位本教的神住在此山中。
岡底斯山不僅是苯教的發(fā)源地,也是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發(fā)源地。有些學(xué)者進(jìn)一步推測分析認(rèn)為,東南亞地區(qū)的許多宗教,諸如苯教、印度教、耆那教、祆教皆屬一個源頭,最早都起源于岡底斯山。
在岡底斯的名字里,“岡”為藏語,意即“雪”,“底斯”為梵語,“雪山”之意,兩種文字合二為一得此名稱。 《底斯山湖志》有言:岡底斯山為群山之王,高不可攀,直聳云霄,山脈雪峰林立,天寒地凍。山上時??梢姳杈К摗⒈S、冰蘑菇冰清玉潔,山洞如同水晶宮,山峰之間多有凌空橫架的冰橋。岡底斯山除了巨巖疊嶂、大石壘壘,便是冰雪世界。主峰岡仁波齊則像國王的龍床,周圍群峰則是他的臣民。東邊的萬寶山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登臨過的山,西有度母山,南有智慧女神峰,北為護(hù)法神大山…… 按照佛教密宗的說法,岡底斯山是勝樂大尊的圣地。因此,尊勝樂為本尊的佛教噶舉派歷來把雪山作為修行之地,在神山至今仍有許多保存完好的修行洞。按照佛教顯宗的說法,岡底斯是十六羅漢中出支羅漢的圣地。據(jù)說當(dāng)年孟加拉高僧阿底峽入藏傳教,行至神山腳下,依稀聽到山上有敲擊檀板之聲,以為是羅漢中午用餐之時,便對眾人說:“羅漢敲午鐘了,我們也用膳吧。”傳說自此以后,凡來岡底斯山朝圣者,如是有福之人,便可聽見檀板敲擊之聲。
岡底斯是一種文化。人類把心中最崇高的希冀賦予她,把轉(zhuǎn)世輪回和通往天堂的幸福寄予她,她成為人類心中的點金石,給無數(shù)信徒及所有平淡無奇的人生發(fā)出靈性的神光,人們對她頂禮膜拜。來岡底斯朝圣,是佛教徒、印度教徒、本教徒或印度耆那教徒的畢生夙愿。對于那些來自拉薩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肅、云南的藏民,對于那些來自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或巴基斯坦的信徒而言,岡底斯朝圣之途無比神圣,同時也是充滿艱辛。一般人很難想像,兩只腳板走上半年甚至一年,走過幾千里路云和月,有的要穿過無人區(qū),有的要翻越喜馬拉雅山,有些人甚至倒在朝拜的路上。朝圣過后能夠平安回到家鄉(xiāng)的人,處處受人敬重。據(jù)說過去在印度、不丹和尼泊爾,教徒和喇嘛前往朝山時,在國內(nèi)可以免費乘坐馬車。居住在岡仁波齊附近的阿里人是幸運的,他們擁有岡底斯就擁有了一種至尊和財富,他們?nèi)ツ岵礌枴⒂《然蚯嗫挡貐^(qū),只要一說他們來自岡仁波齊,就會受到特殊禮遇。
印度教徒認(rèn)為,只要朝拜過岡底斯山,其他的山就不必朝拜了。圍著岡仁波齊轉(zhuǎn)一圈(約六七十公里),可洗盡一生罪孽;轉(zhuǎn)上十圈,可在五百輪回中免受地獄之苦;轉(zhuǎn)上百圈,便可以升天成佛。每12年一次的馬年朝山盛會更是延續(xù)至今。人們都相信,馬年來岡底斯朝圣一次,等于常年朝拜13次,因為大小眾神都會在馬年聚集于此。